第2屆第5場臺南巡迴座談(和明織品文化館HMTM)

提問回復

回提問列表
座談場次 第2屆第5場臺南巡迴座談(和明織品文化館HMTM) (2019-09-11 13:40:00)
提問者 林珮甄
提問內容 1. 地方工作者不清楚地方創生政策在地方推動方式,難以對接地方創生政策並進而發展出相關的策略方向。
2. 地方工作者詢問過鄉公所和縣府的工作人員地方創生政策相關事宜,但都未能清楚回應,顯現出上層單位也尚未對接政策和實施方式。
3. 地方創生成為流行的標語,已出現許多針對地方創生發表的言論,但理解的內容並不一定正確,顯現出大家對於地方創生的概念認知有落差,遑論提出對地方創生的對策。
4. 目前地方創生推動的方式限於既有享有資源或人脈的單位或人,並且從國發會到地方工作者之間的鏈結有斷層。建議先由上而下推動對地方創生的培訓課程或工作坊,同時與地方各層級建立鏈結,再由下而上提出對地方創生的想法,進而凝聚地方的共識。
5. 地方創生和地方產業息息相關,但目前西南沿海養殖文蛤白蝦的產業正面臨巨大的困境,因氣候變遷和環境汙染而產生大量死亡的情況,漁民需承擔越來越高的風險甚至賠本,假若地方連傳統產業都逐漸凋零,更難以吸引年輕一代返鄉回流,請問政府單位是否能連結各部門了解目前產業的問題並提出因應相關策略?比如說,扶植地方產業的創新或研發科技解決產業問題......
回復單位: 國家發展委員會
Q1~Q4
一、 地方工作者為推動地方創生,可與在地鄉鎮公所共同透過發掘地方DNA、由下而上凝聚共識、擘劃地方創生願景等過程,提出符合在地願景之地方創生事業提案,納入在地之地方創生計畫,循程序辦理。
二、 對於地方工作者推動地方創生所面臨問題,本會已於官網公告縣市政府、鄉鎮公所及本會之單一聯絡窗口,並邀集各領域之專家(共53人)組成地方創生專家輔導團,就科技導入、創意加值、農漁業生產研發、行銷通路、觀光旅遊、事業經營管理等面向協助地方諮詢。
三、 為加速地方創生之推動,本會自108年起已進行10多場地方創生政策說明座談,協助地方相關人員瞭解地方創生政策內涵及提案作法,並組成輔導團進行20多場輔導會議或現地協助。另外,縣市政府如屏東縣、雲林縣政府等都已成立專案辦公室或跨處室編組,統整政策與縣政及實施作為,也讓地方更能清楚瞭解政策內涵。
Q5
一、 目前政府積極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即是結合各部會資源,並以「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資源」、「社會參與創生」及「品牌建立」等「五支箭」,協助地方找到自己獨特的DNA,藉此打造地方特色產業。
二、 在科技導入解決產業問題方面,政府規劃以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技術、數據及生態系統等,來大幅提高地方產業生產力及產品附加價值。例如:雲林台西鄉規劃和養殖 業者成立生產合作社,配合智能養殖系統監控水質,提升在地產業。另外,在品牌建立方面,宜蘭壯圍鄉以當地養殖石斑,導入創新設計元素,推出「宜蘭斑」品牌,營造當地養殖漁業的新亮點,均是很好的示範案例。
三、 本次協會所建議扶植地方產業創新,以及利用研發科技科技解決產業問題等,與前述地方創生政策推動方向一致。未來也歡迎地方積極提出創生計畫需求,政府將會結合各部會資源,盡力予以協助。
Q6
地方創生推動目的,主要係依地方歷史、傳統文化、氣候、自然與人文資源、生態、特色活動、特色經濟產業等地方特色DNA發展地方經濟,緩和人口過度集中六都之趨勢。因此,推動地方創生,應更有助於延續及發揚傳統鄉村文化,不至於因而導致傳統鄉村文化的變遷與流失。
回復單位: 農業委員會
Q5
水試所已在執行防疫型白蝦計畫,並於屏東、高雄及台東等地辦理5場以上示範會,倘有蝦類養殖技術部分問題,可逕請該所協助。
回復單位: 文化部
Q6
一、 文化部長期戮力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文化資產保存」、「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與「文化生活圈建設」等政策,期扣連文化保存與歷史扎根、連結土地與歷史之核心價值,以建立臺灣文化主體性與確保文化多樣性,進而減緩傳統鄉村文化的變遷與流失。
二、 地方創生政策更聚焦於人口與產業問題的解決,講求跨域性、大尺度範圍的共同行動,強調引導「企業投資故鄉」,並廣邀社會各界產官學社的參與,共同促進城鄉產業發展與人口回流。
三、 於此,文化部係作為地方創生政策協力與培育人才的平臺。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