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屆第5場臺南巡迴座談(和明織品文化館HMTM)

提問回復

回提問列表
座談場次 第2屆第5場臺南巡迴座談(和明織品文化館HMTM) (2019-09-11 13:40:00)
提問者 陳瀅羽
提問內容 土地空間的發展一部分有賴於政府的整體規畫,但七股目前同時推動地方創生及太陽光電板,兩者在青年返鄉的議題、土地利用、環境資源分配等議題,並不是這麼相同,想請問此兩者間,又或者整體而言,政府對於這塊土地的發展,核心願景為何?如果不同計畫的目標衝突,又會如何去面對這樣的問題?
回復單位: 國家發展委員會
本案所詢事項涉及臺南市政府對於該市七股地區之整體規劃,本會尊重臺南市政府回應意見。
回復單位: 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一、地方創生:
(一) 為面對我國總人口減少、高齡少子化、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行政院將108年定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並推行「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政策,綜整各界量能、由下而上,從社區需求到凝聚社區共識,並針對人口變化率、人口規模、居民收入等因素將本市共13區列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其中七股區列為優先推動區域之一。
(二) 地方創生首要在人,如何留人於在地,則需有產業,因此人跟產業是地方創生的二大核心;而面對數位時代,吸引人留在地方生活關鍵要素之一即為科技,三者可謂是地方創生的核心要素。為創造地方「工作」與「人」的良性循環,讓工作帶動地方人口成長,逐漸繁榮地方,地方創生的推動,首從產業著手鞏固及創造地方就業。
因此,整合產官學研各界資源,依據地方特色 DNA,開發屬於地方的特色產品,推動地產地銷,提高產品價值,並導入科技,優化地方產業發展,提高生產力與銷售力,並鼓勵新創事業進駐地方,以為地方注入活水。同時,培養符合地方產業需求之相關人才,鼓勵在地就業,厚植地方產業技術與人力,為目前地方創生努力的方向。期透過各地方在地特色,以科技導入、社會參與,並以投資代替補助,並建構新的商業模式及品牌建立等協助地方發展特色產業,吸引青年回鄉,達成人口回流之目標。
(三) 為落實地方創生之精神,市府積極協助本市各區地方創生計畫推動,現階段七股區公所刻正透過盤點在地DNA(人:老行業師傅、潛在創生事業提案者;地:歷史、傳統文化、氣候、自然及人文資源、生態、交通系統、特色景點、閒置空餘屋及土地等;產:產業並指認特色經濟產業),並邀集當地社區發展協會、公司產業代表、學者、里長等對當地瞭解人士共同召開共識會議,以凝聚地方共識。未來期透過產、官、學、研等部門合作共同推動地方創生,幫助地方發展,以落實地方創生精神。
二、太陽光電板:
本市於七股推動太陽光電板,透過「漁電共生計畫」,結合養殖漁業與太陽能發電系統,在不影響原生產下,得以兼顧發展綠能設施,並優化養殖生產環境,防範極端氣候之侵襲,促進產業升級及增進養殖漁民收益,營造更智慧、更有效益的養殖場域,真正創造漁業轉型並提供就業機會,活絡在地產業及就業,再創養殖漁業風華。
有關漁電共生涉及工作權、環境保護等議題,市府將秉持生態優先、生存優先和意願優先等三大優先原則基礎下予以推動。目前市府已組成漁電共生工作圈,邀集公民團體、漁民和各相關單位參與討論,透過政策、關鍵技術來輔導漁電共生產業,以穩健務實方式逐步推動養殖漁業與太陽光電設施之結合利用,並嚴格禁止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僅可使用清水清洗太陽能板,確保太陽能板清洗作業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兼顧生態平衡,創造漁業與綠能雙贏。
三、市府以太陽光電板結合養殖漁業,促使產業轉型,並透過地方創生計畫,創造在地新商機,吸引青年回鄉就業、創業,故兩者間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如政策計劃目標衝突,市府將針對問題徵求各方意見,提出可行方案,分析各方案優缺點,創造出共同努力的目標,盡力達成政府與民眾共贏之願景。
回復單位: 經濟部能源局
推動養殖漁業結合太陽光電是以養殖為主、光電為輔,優先考量農漁民立場,優化養殖生產環境,例如:業者透過售電收入強化土地(魚塭)基礎設施,並維護管理;養殖戶能透過漁電共生適當的遮陰(抗高溫)、抗寒害以獲得良好的養殖環境。此外,可規劃導入智慧養殖降低勞動力需求,吸引青年返鄉,建立漁業與綠能共榮模式。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