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屆第2次會議預備會
辦理情形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1.國科會持續透過資源整合與開放、產學研合作、多元管道傳播等策略,以及相關措施的落實,整體推動科學知識的普及,除辦理科普活動、開放科研場域、補助製播推廣科普影片外,並強化轉譯科研成果及數位出版,藉由多元管道及媒材,分齡分眾推廣科普知識,擴大科學觸及率及涵蓋面。
2.考量科普製作具高度專業性,內容需仰賴科研、教育及媒體傳播人員跨域合作,針對不同受眾選擇適當議題及表達方式,國科會精選國內外熱議科技題材傳遞知識,藉由多元管道及媒材,分齡分眾推廣科普知識:
(1)已建置科普數位整合平臺「科技大觀園」網站,除產製科普文章及影片外,亦透過社群平臺與民眾互動(包括臉書、Instagram帳號與YouTube頻道等),定期發送會員電子報、辦理科普相關活動。此外,國科會邀請專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科學主題,並將其拍攝成影片,以提供正確、可信賴的科學知識。將各領域研究成果如AI應用、太空、氫能、永續藍碳、精準醫療、6G智慧化、資安、節電的AI應用、高齡長者照護、VR AR醫療照護、智慧感測、科技女力、水資源保護、生態保育、半導體、延命科技、AI發展、氣候變遷、資料技科應用、生物多樣性、淨零排放、元素週期性、永續發展等,以易理解、生活化且有趣方式轉譯科研成果,加強傳達科學新知,促進科學與社會之雙向交流,讓大眾對現代科技及技術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發行數位季刊「科技魅癮」,對焦具科研基本素養之學生或社會人士,報導重點聚焦政府科研推動重點及全球關注議題,並自產官學研等不同面向,呈現相關科技發展現況、成果,包含精準健康、人工智慧、腦神經科學、太空科技、量子科技、氣候變遷、運動科學、元宇宙、先進半導體技術、資訊安全、人工智慧應用於長期照護、科技藝術、氫能與儲能、6G通訊科技、新興感染症研究、包容科技、負碳科技、量子科技、智慧機器人、矽光子,期促進科際交流及跨域合作、激發科研人員創意思維、拓展產學鏈結網路,進而增進國內研發能量。
3.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係為鼓勵科研前沿探索,產出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為鼓勵計畫主持人將研究成果發表會、科普講座、展覽、工作坊等活動刊登於「科技大觀園」網站,將俟網站新增功能完成測試後正式啟動,讓轉譯科研成果之發表,更便於民眾查閱並參與,並促進科學傳播的長期影響力。
決定
本案持續列管。請國家科學及技術發展委員會參酌委員建議,借鏡國際評估經驗,廣為宣傳讓科研人員了解公眾參與及科學傳播之重要性,並針對具社會影響力之研究議題,適度調整機制鼓勵計畫主持人在申請及結案報告中,具體說明其「公眾參與」或「科學傳播」的規劃及成果,提升研究成果與社會大眾之連結。
-
第5屆第1次會議預備會
辦理情形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1.國科會透過政策規劃、策略研擬,以及相關措施的落實,整體推動科學知識的普及,除持續辦理各類科普活動之外,也透過科普影片製播及科學知識數位匯流平臺(如科技大觀園),精選國內外熱議科技題材(如科技魅癮數位季刊),透過多元管道及媒材,分齡分眾推廣科普知識,增進民眾對科學的興趣與認識。
2.有關委員建議於補助研究計畫之申請與結案規範中,新增要求「科普成果發表」一節,考量科普內容製作具高度專業性,需仰賴科研、教育及媒體傳播人員跨域合作,針對不同受眾選擇適當議題及表達方式;又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係為鼓勵科研前沿探索,相關研究成果建議尚需經專家論證或驗證其正確性後,再納入科普內容為宜。
決定
本案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辦,為單一部會主政,不納入第1次會議討論。考量本案涉及多方利害關係人,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持續與委員交換意見,共同思考如何促進及鼓勵科普推廣與知識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