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次會議提案8

部分參採

建議規劃靈性教育(靜坐、冥想、內在探索...)等到課綱內容,並規劃方案提升教師對於靈性教育的認知,請討論案。


提案委員

主責部會:

教育部主辦


提案內容

提案說明:
1、 1996 年由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提出全人教育的教改理念,1999 年由教育部公布「全人教育、溫馨校園、終身學習」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臺灣教育願景」,2019 年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其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回應基本理念(自發、互動、共好),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但目前的全人教育只停留在強調「強調五育均衡發展,不要只重視智育」表面上科目的完整,卻沒有從根本出發討論人是什麼以及人存在的本質,換言之只重視「全」而忽略「人」。 2、 現在的學子,在升學的路上(國中、高中、大學),為了擠入心目中的學校,有太多東西要比較,無論各學科、競賽、服務等,為了多才多藝、文武雙全,只可惜通常不是為自己而忙,而是為了升學的標準而忙,因此忙了半天卻不滿足也不快樂。其中有三大原因: (1)競爭成為教育目的而非生命的開展:以競爭力作為學習的理由,成為莘莘學子努力的動機,而不是鼓勵我們探尋生命的意義、目的與召喚。 (2)彼此分離也與生活斷裂:透過競爭強調個體的獨立性,劃分彼此,使彼此對立,而不是鼓勵我們覺察與他人的聯結、使個體互相接納,成為更大群體的一員。忽略萬物都有牽連,將所有事情都分開,造成生命與生活的破碎與斷裂。 (3)向外追逐而缺乏內在探求:缺乏提倡向自己的內在發出疑問(我是誰?我為何而來?)也缺乏提倡認識自己來做為人生的方向與追尋的目標。 3、當有的人有鞋子穿,有的人沒有鞋子穿的時候,資源不均是重要的問題。但是當每個人都有一雙鞋子時,並不是每個人都應穿上大鞋子,而是要穿適合自己的鞋子。在教育上也是一樣的道理,資源差距其實是個假議題,當基本的資源滿足之後,資源競賽的出現其實是因為追求的是扭曲的教育標準(大鞋子),而沒有追求以重視個體自身發展為標準的教育(合適自己的鞋子)。 4、以上的扭曲正是目前的教育現況,如果沒有基於靈性的觀點即使強調各方面均衡,還是容易忽略生命向內的需求。靈性的向度使全人教育不單是重視表面上各方面的均衡發展,而是重視個體生命的獨特性質,回應個體內在對生命意義、目的以及存在的需求,使得教育成為幫助生命開展的沃土,是一種以個體生命為基準的「全人」觀,即為具備靈性觀點的全人教育。因此藉由靈性教育追求內在價值、自我追尋生命意義以及提倡萬物本質相連等價值,才能達到全人教育真正的理想。 5、而「靈性教育」難以推行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靈性教育並非單純「老師–學生」、「教導–學習」此種知識傳遞的範疇,而是兩個生命之間的交流與碰撞,以生命影響生命。 6、因此,教育工作者對靈性的看法決定了自己的世界觀,也影響了學生的世界觀。對教師而言,教育活動受到態度與信念的影響,具有靈性概念的教師,如何看待學生?如何看待師生的角色關係?如何引導學生的靈性發展?是故教育工作者的靈性教育觀成為靈性教育的重要開端。 7、靈性的定義:  (1)靈性是對自己的認識與探索,認識「真正的我是誰」 (2)靈性需要自己主動向內在關照與覺察 (3)靈性是與自己對話、接納自己 (4)靈性教育建立內在價值 (5)靈性屬於內在的層面、向自己內在的追尋 (6)靈性幫助人找到自己的意義 (7)靈性教育幫助孩子找到自身的信念,將來面對失落時能有所依靠(臺灣教育工作者的靈性教育觀,林忠蔚,2018) 8、現今,導入靈性教育(靜坐、冥想、正念)等系統的學校在全球更是逐漸成長,如:美國、加拿大、泰國、斯里蘭卡、而英國更在2019年開始立法在全國370所中小學開設靜坐課程(Mindfulness)
具體建議:
1、規劃靈性教育(靜坐、冥想、內在探索...)等到未來課綱中。 2、在教育學程內增加靈性教育為必修課程。 3、規劃在職教師對於靈性教育的在職學習課程。

會議內容

  • 第3屆第2次會議

    辦理情形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一、經查現行國中小及高中職之靈性教育相關內涵,係以生命教育議題融入課綱,並列入綜合活動領域之學習主題及重點,包含「尊重與珍惜生命」、「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與「靈性修養」等,協助學生覺察與調適自我的情緒,探索生命的變化與發展歷程,了解生命的意義,體會生命存在的價值,具備適切的人性觀與自我觀,達到身心靈健全發展。 二、教師靈性修養研習,將請生命教育學科中心持續辦理。

    決定

    本案已辦理完成,經徐委員健智同意解除列管,列為部分參採。

  • 第2屆成果回顧交流會

    辦理情形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一、 經查現行國中小及高中職課綱中靈性教育相關內涵,係以生命教育議題融入領域課程,並列入綜合活動領域之學習主題及重點,包含「尊重與珍惜生命」、「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與「靈性修養」等,協助學生覺察與調適自我的情緒,探索生命的變化與發展歷程,了解生命的意義,體會生命存在的價值,具備適切的人性觀與自我觀,達到身心靈健全發展。 二、 有關委員建議靈性教育(靜坐、冥想、內在探索)相關內容納入課綱,建請本部國教院於下次課綱研修納入研議。 三、 針對提升教師對靈性教育之認知,教育部國教署108年度生命學科中心共辦理6場靈性教育研習,共計106人參與,未來將持續辦理相關研習,並邀請委員進行分享;辦理型式也將採多元方式(如:影音、工作坊……等)呈現,以提升教師相關知能。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一、 生命教育議題為十二年國教總綱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其中包括靈性修養內涵。基此,教育部於108年5月10日修正發布之「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作為師資職前培育課程之依據,其專業素養指標「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規範各師資培育之大學將各項教育議題(含生命教育)納入課程規劃。 二、 另依教育部109年2月19日研商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業務之分工與整合會議,教師進修研習課程係屬國教署權責,本項尊重國教署之規劃。

    決定

    有關課綱部分經提案委員同意解除列管,惟後續如有課綱研修相關會議請國家教育研究院邀請徐委員出席,另教師靈性教育研習及課程部分仍請教育部持續辦理。

  • 第2屆第3次會議第2次會前會

    辦理情形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一、經查現行國中小及高中職之靈性教育相關內涵,係以生命教育議題融入課綱,並列入綜合活動領域之學習主題及重點,包含「尊重與珍惜生命」、「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與「靈性修養」等,協助學生覺察與調適自我的情緒,探索生命的變化與發展歷程,了解生命的意義,體會生命存在的價值,具備適切的人性觀與自我觀,達到身心靈健全發展。 二、有關委員建議靈性教育(靜坐、冥想、內在探索)相關內容納入課綱,本部國教署將於下次課綱研修會議中進行研議。俟靈性教育納入未來課綱,將併同修正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 三、針對提升教師對靈性教育之認知,本部國教署108年度生命學科中心共辦理6場靈性教育研習,共計106人參與,未來將持續辦理相關研習,以提升教師相關知能。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一、生命教育議題為十二年國教總綱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其中包括靈性修養內涵。基此,本部於108年5月10日修正發布之「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作為師資職前培育課程之依據,其專業素養指標「掌握社會變遷趨勢與議題,以融入課程與教學」,規範各師資培育之大學將各項教育議題(含生命教育)納入課程規劃。 二、另依本部109年2月19日研商本部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業務之分工與整合會議,教師進修研習課程係屬國教署權責,本項尊重該署之規劃。

    決定

    有關徐委員建議於課綱第三、四階段融入靈性教育內容,請教育部於研處意見補充現有校本課程作法或民間教材等,供外界參考,後續並請教育部持續邀請徐委員共同協作參與相關課綱研修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