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次會議預備會提案1

辦理中

建請規劃與世界重點大學學生常態性互訪交流,提升臺灣於各國青年間之能見度與認同


提案委員

主責部會:

教育部主辦,外交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協辦


提案內容

提案說明:

1.過往數年因新冠疫情、地緣政治影響,包含美國哈佛大學中文語言學程(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8256)、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Lauder學程等,皆於2023年起,自中國移師臺灣,進行語言學習、文化探訪與深度交流,惟安排多仰賴臺灣校方、臺灣校友會等義務協助,規劃企業參訪、機關拜會等行程。

2.此類世界頂尖大學學生,不乏未來各國政商學界領袖,如能於學業期間、職涯早期即與臺灣建立友好連結並產生認同感,將使我國於各國青年間更獲關注,有助於及早建立友我之國際網絡。

3.類似舉措,如以色列即透過政府支持,成立itrek計畫(https://itrek.org/),遴選以美國頂尖大學為主,修習商業、法律、政策、科學(STEM)的學生,補助其赴以色列短期交流、訪問,學生即能透過親自見聞以色列,進一步對該國產生好感,並可能於往後更傾向支持友善以色列之立場。

4.2024年起,哈佛大學臺灣留學生亦有籌組「臺灣參訪團」,成員組成類似itrek計畫。報載「學生對臺灣社會活力、半導體高科技業及對全球公衛貢獻等,留下深刻印象」(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503090008.aspx),足見辦理成效及發展潛力。

5.各大專校院雖有姊妹校、交換學生等國際交流計畫,但多以學術研修、外國學者訪學為主,較不易吸引外國重點大學學生中長期訪臺。相比,短期參訪則可能更具誘因,且如有安排學術交流外之企業參訪等行程,未來亦可規劃邀請外國青年與我國產業進一步合作、實習等更密切互動機制。

6.經查,教育部、外交部等目前似無專門提供獎補助予外國青年來臺參訪之相關計畫。

7.鑑於賴清德總統已推出「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預期能鼓勵臺灣青年赴海外見習交流、拓展國際能見度。建請政府評估雙管齊下,擴增資源以邀請外國重點大學學生常態性訪問臺灣,並與我國青年交流,推廣臺灣優勢產業、體育藝文等不同面向,使各領域的外國青年深入認識臺灣民主、自由、多元價值,以彰顯我國於國際社會及地緣政治之關鍵地位。

具體建議:

1.建請教育部、外交部及國科會等相關部會盤點提供外國青年來訪之既有獎補助資源,並積極透過教育部駐境外機構、外交部駐外館處、各國外大學臺灣學生會等管道向各國青年宣傳。

2.相關部會宜積極增設經費、資源,協助安排並加強聯繫,鼓勵已來臺進行學習、交流之各國大學青年訪團定期、常態性來訪。

3.相關部會應積極邀請不同領域、背景之各國大學青年學生定期來臺參訪,並培力國內青年參與接待,以期達成建立青年國際網絡、推廣臺灣形象之效。

4.如外國青年來臺有進行企業參訪等民間交流,後續建議可評估建立外國青年與企業串接與合作之機制。

會議內容

  • 第5屆第1次會議預備會

    辦理情形

    教育部:

    1.依大學法與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學校國際交流係屬學校自主辦理事項,學校可依特色發展與能量,透過「高教深耕計畫」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與世界重點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及備忘錄,辦理各項國際合作項目,包括簽訂姊妹校、人員互訪、建立雙聯學制、交換教師與學生、學生出國參訪、修讀課程及實習、暑期學校、學習團等交流。

    2.「國家重點領域國際合作聯盟」(University Academic Alliance in Taiwan, UAAT)

    (1)本部自113年起補助國內12所大學組成UAAT,共同與歐美國家之大學系統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以互惠為原則共同參與人才培育、研發創新科技及產學合作,促進雙邊高等教育學術研究合作及人才循環與交流。113年度已有17位青年學者獲補助來臺進行短期交流。

    (2)UAAT已與美國伊利諾大學系統、德州農工大學系統、德州大學系統、捷克大學聯盟及九州沖繩開放大學聯盟簽署合作備忘錄,113年度本部共核定補助伊利諾大學系統合作案計21件、德州農工大學系統合作案計3件、捷克大學聯盟合作案計2件、九州沖繩開放大學系統合作案計5件。

    (3)114年度將透過以下措施,與國外大學及學者建立合作關係:

    A.區域合作延續:延續113年度與5大合作區域模式,由下而上進行計畫提案,包含延續型計畫或新的合作提案,並且持續補助青年學者來臺進行短期交流。

    B.研發突破:補助海外我國青壯年學者,成立國際研究基地或補助個別研究計畫,形成國際研究人才之鍊結。

    3.本部設有教育部臺灣獎學金及華語文獎學金,提供外國學生來臺就讀正式學位者或研習華語申請,我國各駐外館處每年於1月及3月間透過入校宣導、參與教育展及社群媒體辦理獎學金宣傳,相關資訊可至Study in Taiwan網站(https://www.studyintaiwan.org/)查詢我國政府及各校獎學金資訊。

    4.本部推動全球優秀外國青年學子來臺蹲點計畫(Taiwan Experience Education Program),鼓勵未來可能來臺攻讀學位或可發揮「鯰魚效應」之全球優秀僑生或外國青年(高中畢業以上)來臺蹲點。時間最長以6個月為原則,學門領域:蹲點學門領域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5+2產業創新計畫及五大信賴產業為主,相關資訊可至計劃網站(https://teep.studyintaiwan.org/)查詢。

    外交部:

    1.外交部自2023年起協助臺灣大學辦理「哈佛臺北書院計畫」,吸引來自哈佛、耶魯、史丹佛、哥倫比亞等頂尖大學學生來臺參與8週華語及文化課程;另每年補助美國海外語言訓練及交流計畫,支持美國青年學子來臺參加暑期及學年交換活動;另設立「臺歐連結獎學金計畫」,透過「校對校」方式補助及鼓勵歐洲學生來臺交換及學習華語,以及「臺歐半導體獎學金計畫」提供中東歐友好國家半導體領域人才來臺進修或短期訓練,有助增進臺灣與美、歐等地大學之合作及交流。

    2.另為拓展我國青年之國際視野,外交部辦理之青年國際交流相關計畫包括:「國際青年菁英領袖研習班」、「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選拔活動」,以及與農業部合辦「農業青年大使『新南向』交流計畫」等,積極協助我國大學生、高中生及農業青年赴海外參訪交流,出訪行程亦包括拜會國外相關大學院校及高中,並與當地青年交流互動,有助增進我國與邦交國及友好國家青年間之情誼與認同。外交部亦規劃於本(2025)年7月起辦理「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邦交國青年來臺圓夢計畫」,鼓勵邦交國青年透過自主提案或參與我政府計畫來臺圓夢,並於返國後貢獻所學,深化與我邦交國家之鏈結。其他各項業務,將依主政機關規劃配合辦理。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1.國科會自112年提供外籍學生(大學生、碩士生及博士生)來臺實習之管道,由臺灣學研機構、實驗室之計畫主持人提供實習職缺,並與外國實習生以線上方式媒合,國科會將提供實習生實習期間生活費補助,創造外籍學生認識臺灣科研實力的機會,希望提升實習結束後能留臺或後續來臺就業或就學意願。

    2.114年為試辦專案第三年,將提供600名外籍實習生研習機會,預計114年6月起陸續抵臺,最長可停留90天,一天給予新台幣1,000元獎助金至實習機構研究與學習,由計畫主持人給予指導,亦可與臺灣學生進行研究及文化上之交流。

    決定

    本案由教育部主辦,外交部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協辦,不納入第1次會議討論。考量相關部會現行機制皆持續推動中,請參酌委員所提建議,評估增設資源、培力國內青年參與接待及建立企業串接與合作機制之可行性,以鼓勵外國青年短期及常態性來臺互訪交流。